黄帝内经名家讲坛

海云青飞 https://tuenhai.com 2018-11-14

黄帝内经的现代注解名家,黄帝内经名家论谈

名家谈《黄帝内经》有什么作用

tuenhai.com 海云青飞 按:从来没有人真正说清楚过《黄帝内经》的作用是哪些,捧它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科学往里塞,里面什么都有,是取之不尽的宝藏。贬它的人直叹国人迷信愚昧、食古不化。真相如何,让 tuenhai.com 海云青飞 来总结一下吧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有类似宗教的精神安慰作用

    如果你真的相信了砖家对《黄帝内经》的吹捧,那么你读它的心情犹如信徒读宗教经典,会有莫名的激动、兴奋。宗教安慰是好是坏,就是见仁见智了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被有些人念歪了,因而有反智作用

    如果把《黄帝内经》神化,那么就会拒绝一切的改进,就会如虔诚的教徒一样死抠字眼,这就是反智了,会阻碍事物的进步。事实上近代中医本有一次进步的机会,却被反智的人扼杀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所蕴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,才是真正的瑰宝

    我们这个国家有一点很特殊,就是一直有朴素的整体观,这体现在《黄帝内经》,也体现在周易里。这个整体观才是真正的瑰宝,抓住了这个瑰宝,哪里还会去死抠字眼,相比之下,《黄帝内经》中古人提出的各种比附就是小儿科了,根本不值一提

    tuenhai.com 海云青飞 为什么把整体观说得如此重要,好像有了它,《黄帝内经》的文字都不重要了

    你去研究物理,你会发现,到最后,物理所揭示的宇宙的本质就是整体观,tuenhai.com 海云青飞 在《悟道相对论》 https://tuenhai.com/xdl/中有所论述可以参考

    整体观和物理相合,那么是否说明,我们神化《黄帝内经》有了依据。不是这样的,《黄帝内经》只是朴素的整体观,也就是它在实践应用中还很粗糙。整体观虽然是个宝,但是要实践中真正用起来才行

    怎么在实践中应用整体观?整体观在实践中的一个应用是生命共同体,一个民族的人组成生命共同体,人类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,人类和自然环境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,在实践中这样用起来,才是悟得了《黄帝内经》的精髓,否则,即使把《黄帝内经》倒背如流,又有什么用呢


揭开《黄帝内经》的神秘面纱(18)

作者:王力微

第一篇:《黄帝内经》成书时间和作者考证

六、《黄帝内经》的流传情况

《黄帝内经》的进化机会被无知的人扼杀

从明朝开始,《黄帝内经》的注家又有几个,如明朝的马莳(字玄台),第一个为《灵枢》作注;吴昆(字山甫)的《素问吴注》保存至今,清朝的有张志聪(字隐庵)、高世栻(字士宗)、张琦(字玉可)等,他们也都是从文字的理解上作注,纠正了王冰注本不少穿凿附会的地方,但很多也重新出现了穿凿附会的地方,其中吴昆有行医经验。他们都抱怨庸医根本没有领会《黄帝内经》的真实含义,糟蹋了圣经

  • 方有执(字中行,1523—?)

    因前后两妻及5个子女患病不治死亡,自己也在出游时身染重病,几乎死亡,才留心医术。《黄帝内经》既然那么通行,影响那么巨大,当时有真本事的医生都哪里去了?

  • 吴有性(字又可1582——1652)著有《瘟疫论》

    他写这本书的缘起是:据《明史》记载,从永乐六年(公元1408年)到祟帧十六年(公元1643年),共发生温疫大流行19次,其中以崇帧十四年(公元1641年)流行的温疫最为严重,疫情遍及山东、河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,吴氏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带疫情很严重,当时诸医误用伤寒法治疗没有疗效,死亡者甚众

    “一巷百余家,无一家仅免;一门数十口,无一口仅存者”(《吴县志》)

    吴有性对此非常痛心:

    “守古法不合今病,以今病简古书,原无明论,是以投剂不效,医者仿惶无措,病者日近危笃,病愈急,投药愈乱、不死于病,乃死于医,不死于医,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”(《温疫论序》)

    吴有性的抱怨,仍是庸医没有掌握“圣经”的奥义,但却展示了这样的事实:由于医生乱诊断,乱投药,一部分人是因为疾病死了,更有一部分人是被庸医乱投药药死的

    他们的共同点是,不反思一下,这本“圣经”,是深奥得没有人能领悟,还是其中根本就没有奥义,无论什么人也理解不了?在古代,他们受“畏圣人之言”观念的禁锢,又不了解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进步,是可以理解的。在科学已很昌明的今天,如果还持此陈词滥调,就要问一下,这是为什么了!

  • 俞樾,(字荫甫,号曲园居士,1821—1906,俞平伯之曾祖父)

    早年研究《黄帝内经》,著有《内经辩言》,对《黄帝内经》中的一些词语考订得很有道理。呼吁把此书列为儒家经典之列,因为学者把医书视为方技,不予重视。可后来成了第一个提出废止中医的人。这是怎么回事?必有原因。他曾东渡日本,见识过现代医学的精确;他自己有几个亲属被中医治死,所以才会有此大转弯。他的《俞楼杂篡》中专有一章提出了废止中医的理由,主要的理由是未见医胜于巫,不过是祝由(一种向上天祷告的治疗方法)而已;一些药品名实混乱,没有确定标准;医疗技术日益苟且等等。他是提出废止中医的第一人。李鸿章经常出使西欧、日本,亲自领悟过,也说现代医学精确,提倡学习

    由于《黄帝内经》神圣,稍有怀疑、修订,就会招来漫骂

  • 王清任(字勋臣,1768—1831)

    著有《医林改错》,对《黄帝内经》中脏腑记载不清的情况提出了批评:“业医诊病,当先明脏腑。尝阅古人脏腑论,及所绘之图,立言处处白相矛盾。如古人论脾胃,脾属土,土主静而不宜动,脾动则不安,既云脾动不安,何得下文又言脾闻声则动,动则磨胃化食,脾不动,则食不化,论脾之动静,其错误如是。”接着又论及肺、肾、肝、心、胆、肠、心包、三焦等描述之谬误

    “其言仿佛是真,其实脏腑末见,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,利己不过虚名,损人却属实祸,窃财犹谓之贼,偷名岂不为贼,千百年后岂无知者!”[22]

    嘉庆二年四月初旬,瘟疫流行,小儿患者,十死八九,他不避臭秽,不拘身份,亲赴义冢、刑场,观看尸体,绘下《脏腑图》,写成《医林改错》,他所绘的图谱,现在看起来虽然略显不足,比起经典的“存真图“(宋人所绘)可以说是个飞跃,如果按着这个思路、方法走下去,中国医学的面貌,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。可惜,王清任的探索受到了打压,以卫道士自居的陆懋修等人骂他是“狂人”、“邪徒”、“教人于胔骼堆中、杀人场上学医道。” [23]他的《医林改错》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。王清任是个很实事求是的人,他并不以为他的观察、著述完美无缺,他自知己力之不足,希望来人能继续观察,把没搞明白的问题弄清楚,他的思路和方法是具实求名,格物致知,名副其实,诊病治病才能有所依据,可惜,他的正确思路被错误观念封杀了!

  • 余岩(字云岫,1879—1954)

    早年赴日本大阪学习现代医学,回国后,自习中医,希望能从中医书籍里找到济世良方。研究的结果,事与愿违,感到中医理论不可理解,写了《灵素商兑》,对《黄帝内经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。言辞虽然有些过激,有些地方也值得斟酌,但他的愿望是,对“旧医”实行改造,使之名实相符,含义准确,有可操作性,使中国在医学方面,走在世界的前列。可惜,他的意见不被理解,长期遭到封杀,最近才有他的著述问世。有人不考察他的意见的具体内容,先名之为“谬论”了事。退一步说,即使他的意见不正确,也应该指出,不正确在哪里,怎样才是正确的。一些人棒杀不同意见习惯了,不懂、不知道、不会还需要以事实、以理服人

  • 现在,一些研究者也没停止对《黄帝内经》的神化

    孙国中在《黄帝内经灵枢集注》的《后记》里说:

    “《黄帝内经》不仅仅是一部医书,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,规模十分宏伟的科学文献,它吸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、历算、气象、生物、地理,以及人类、心理、逻辑、哲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,从而展示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,为我们今天的学习运用提供了依据。试举一例:比如在天气预测方面,宋代大科学家沈括运用《内经》原理,就有丰富的实践理论。他在《梦溪笔谈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,大则候天地之变,寒暑、风雨、水旱、螟蝗,率皆有法;小则人之众疾,亦随气运盛衰。今人不知所用,而胶于定法,故其术皆不验。假令厥阴用事,其气多风,民病湿泄,岂普天之下皆多风,普天之民皆病湿泄邪?至于一邑之间而阳雨有不同者,此气运安在?欲无不谬,不可得也。大凡物理有常有变,运气所主者,常也;异夫所主者,皆变也。常则如本气,变则无所不至,而各有所占。故其候有顺、逆、淫、郁、胜、复、太过、不足之变,其法皆不同。若厥阴用事多风,而草木荣茂,是谓之顺;天气明洁,燥而无风,此之谓逆;太虚埃昏,流水不冰,此谓之淫;大风折木,云物浊扰,此之谓郁;山泽焦枯,草木凋落,此之谓胜;大暑燔燎,螟蝗为灾,此之谓复;山崩地震,埃昏时作,此谓之太过;阴森无时,重云昼昏,此之谓不足。随其所变,疾疠应之,皆视当时当处之候。虽数里之间,但气候不同,而所应全异,岂可胶于一证?熙宁中,京师久旱,祈祷备至,连日重阴,人谓必雨。一日骤晴,炎日赫然。余时因事人对,上问雨期。余对曰:‘雨候已现,期在明日。’众以谓:‘频日晦溽,尚且不雨,如此阳燥,岂复有望?’ 次日果大雨。是时湿土用事,连日阴者,从气已效,但为厥阴所胜,未能成雨。后日骤晴者,燥金人候,厥阴当折,则太阴得伸,明日运气皆顺,以是知其必雨。此亦当处所占也,若他处候别,所占亦异。其造微之妙,间不容鬟,推此而求,自臻至理。”综上所述,通晓五运六气之理,上可以知天,下可以知地,中可以知人。其理虽微,有可把捉;其妙虽玄,可以验证。足见《内经》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。” [24]

如果如此灵验,《黄帝内经》的价值就太大了!为何不用它所阐述的原理来做天气预报或其它灾害?用卫星等现代化工具的成本,比读《黄帝内经》的成本不知要高多少亿倍,有关部门为何无视国粹的玄机,来挖掘其中的深刻奥义,甚至步洋人之后尘,用价格如此高昂的仪器?这实在是真真岂有之此理!什么人说它灵验,什么人就该自己灵验一下给公众看看。每个具体的地方,气候变化是不同的,必须说准确,否则就有诡辩的余地。吹嘘和附会、制造神话,决不是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。任何吹嘘出来的玄妙,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,看看根据和结果之间,有没有必然的联系

从《黄帝内经》的流传情况来看,它的经历实在不平坦,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,已经到了亡失的边缘,实际上,其中的一部分,确实是亡失了。根本看不到集体讨论,不断改进、完善的影子,作注的人,无不抱怨庸医胡说八道,其中的深奥,到现在还是搞不清是什么意思,注译家或避开,或勉强附会。今本《黄帝内经》,已不是原来的原始面貌,因为有人或重编、或注解,或从海外复得,使其没有完全亡失,今本基本上还是保存了它原来的基本面貌


独立思考最难得,赞赏支持是美德!(微信扫描下图)

迷路了,百度搜索 海云青飞 官方网站 就可以随时找到回家的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