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的评价

海云青飞 https://tuenhai.com 2018-11-18

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客观评价

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正确还是错误,说正确的把它捧上天,说错误地把它批评得体无完肤,到底哪个评论才是正确,让 tuenhai.com 海云青飞 告诉你客观中立的答案吧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不是神人所创

    说神人创造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的“专家”,那是别有用心,他为了自己的私利,把中华优秀文化毁灭也在所不惜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的五行学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,并且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修订

    闭着眼睛说神人创造了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的伪专家,你说的是哪个版本的《黄帝内经》呢,现代人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今本,如果你把今本当圣经,则最初的版本《黄帝内经》是谁写的,是凡人吗

    而且无论今本还是古本,《黄帝内经》本身在不同章节对五行的论述有矛盾的地方,神人怎么会写出自相矛盾的著作

    事实上,《黄帝内经》的思想在十分遥远的年代就有萌芽,在大约2000年前,由官方组织把许多不同作者写的医书汇集整理成《黄帝内经》,在流传过程中,又经过了不下几十人的修订、整理、润色

    持神人说的人,对于《黄帝内经》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了解是零,这样的人有资格解释《黄帝内经》吗,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学说在2000年前有伟大意义

    由于人类对宇宙、生命有强烈的好奇心,会自发地摸索解释宇宙的体系。古人在数千年前能提出五行学说,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,是伟大的创举

  • 《黄帝内经》五行理论不足以解释复杂的事物

    这个宇宙是复杂的,五行学说的简陋不足以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,即使正确,也因为太过粗疏而无实际意义

    现在人类对宇宙物理、化学规律研究得非常深入了,还没有证据表明有五行的规律存在,这就提示,五行并非宇宙的普遍规律

    给五行学说大唱赞美诗的伪专家,不但不了解五行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,也不了解现代技术的进展,其实他们自己也是不信五行学说的,他们为了名利不惜误导初学者,完全置中华文化的继承、发展于不顾

  • 客观评价五行学说是继续、发展优秀整体观文化的前提

    五行学说不正确有什么关系,放在古代时代背景下,古人仍旧不失伟大。现代的伪专家拼命给五行学说唱赞歌,才是开历史倒车,是民族罪人

    五行学说背后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文化才是取之不尽的宝藏,如果我们能重竖整体观信仰,把个体命运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,把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,把各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,那么不但能创建最为和谐、文明的社会环境,并且可以在科学上实现赶超,从而实现五千年未有的盛世


揭开《黄帝内经》的神秘面纱(39)

作者:王力微

第二篇:天人感应、阴阳、五行

第三章 五行

三、五行的机械性:

“五行”学说看似构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体系,无所不包,实际上在理论上是机械的、在实践上是经不起检验的

1.首先,宇宙间的事物是多样的,就地壳而言,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0多种,算上它们的同位素,有几百种。这些元素不是均匀分布的,也无法用五行类比

2.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

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,和对立统一规律并无共同之处。对立统一,是在同一个事物,或一对事物之间,既对立,又统一,形成矛盾的两个方面。比方说水,是由具有金属性质的氢和具有非金属性质的氧化合而成。氢和氧之间,其化合价要达到平衡。否则不稳定。它们可以解离成带负电羟基和带正电的氢离子,这就是水的对立统一。水分子本身,由于电荷是平衡的,所以不带电荷

3.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古人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粗浅认识

火不是一种物质,而是很多物质的氧化现象。氧化作用,必须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。木燃烧能生火,有些金,也能生火。钠、钾、只要放在空气里,不需要任何引火物,就能氧化,燃烧。你能说钠、钾不是金属?古人不知道钠、钾,现在的人知道了,难道不算数,一切要以古人的认识为标准?如果这样,科学还需要发展?

水也不一定就能克火。水能灭掉小火,对于大火,需要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,才是最有效的。水还可以生火。把水电解成氢、氧,氢气燃烧,就又氧化为水,你能说氢气燃烧的现象不是火?

水也可以克金。我曾亲眼看到,在洪灾的时候,大水把火车车皮冲得歪七八纽,把铁路冲得变了形;在建设跨海大桥时,不是屡有把十几吨重的桥墩冲垮的现象吗?金生出来的水,怎么反倒克起金来了呢?

金一定能克木吗?铅、锡都很软,都是金属,能砍得动木头?如果只取其中的一种,比如铁,然后再把这个情况当作普遍真理,教条化,用这样产生出来的理论指导看病,怎能不荒唐?

4.五行对认识、治疗疾病没有实用价值

医学的责任是保障人的身体健康。如果得了病,要设法使其恢复健康。对于休克、水电解质平衡紊乱、大出血,中医不但没有办法,有的连认识都不认识

要保障人体健康,或恢复健康,就必须对人体的结构、功能、病理情况下的改变有所认识,认识得越深刻、越细致越好。对于致病的因素,也必须有深刻、细致的认识,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办法战胜致病因子,暂时不能的,也要想法采取其它措施,以保证或延长人的生命

比方说瘟疫流行,都是由细菌或病毒等致病因子引起的。这就需要对致病因子的习性有所了解,以便预防、治疗。这就需要研究细菌、病毒等

用五行相生相克的机械理论,怎么对付瘟疫?首先,是什么传染病就是一盆面浆,在治疗上只能凭想象,以致于把人治死。张仲景、吴有性(明末清初人)都惊呼:大面积地死人(有的是灭门,全家死光,有的是十口死九口。),人不是死于疾病,而死于医!五行学说到底有什么价值?


揭开《黄帝内经》的神秘面纱(40)

作者:王力微

第二篇:天人感应、阴阳、五行

第三章 五行

四、对郝万山“五行”讲解的质疑:

郝万山教授在《百家讲坛》专门讲了“五行”,并称是中医的精华,中医立论的基础。在物质世界中,的确存在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这些物质。古人对所能接触到的物质、事物的现象进行观察、归纳为五类,是对事物比较原始的、粗浅的认识,这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避免的初级阶段。如果能历史地看待,在认识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。但绝对不是万古不变的绝对教条

郝万山对“五行”的讲解,企图回避 “五行”的真实属性,虚构了一个“气化的五行”系统,让你看不见、摸不着,这样,他爱怎么解释,就怎么解释,怎么解释怎么有理

不过,“气化的五行”又怎么讲解呢?毕竟存在决定意识,不从现实存在的事物讲,就什么也讲不清,所以,郝教授还是不得不借助于实物来讲解

他说:“古人用木代表向四方展放的气,不是指具体的木材。因为树根向下长,枝条向上长,就借木代表气的展放运动。”

说来说去,还是要借助于实物。但完全用实物说事,越来越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,就祭起了“气”这个法宝。这个法宝,起源很早,是近年来才开始风行的

程士德是中医界的老前辈,他所主编的《内经》里,对五行是这样解释的:“五行化生五味,原来是根据实物的滋味概括而来的,如:《尚书·洪范》‘木曰曲直,曲直作酸。’孔颖达疏:‘木生子实,其味多酸,五果之味虽殊,其为酸一也。’……‘土爰稼穑,稼穑作甘。’郑注:‘甘味生于百谷,是土之所生,故甘为土之味。’”

所有的解释,都有实物做依据,又都是实物的某个属性,而不是全部属性,这必然导致以偏概全,结论荒谬

木都是酸的吗?很多果实,很甜,为什么不做“甘”?因为“甘”被土占了。土作甘的理由是什么?不是因为土本身,是因为土所长出来的五谷是甜的。其实五谷本身也不是甜的,只有吃进嘴里,淀粉被唾液初步消化为双糖时才是甜的。土所生长出来的东西都是甜的吗?很多蔬菜,苦辣涩的都有,因为比附用不着这些,就略而不提了。五行属性的比附,就是这样荒唐。程士德编书时,大概是受到质疑少的缘故,没说“气化五行”这一概念。郝教授说出来了,算是对“五行”的发展?要知道,中医的理论,是万古不变的,不同的权威,作不同的解释,让人何适何从?难怪在很多古代中医著作里,都浩叹“庸医不能理解“圣经”的含义,不是病杀人,而是庸医杀人!”这样的切肤之痛,我在很多有名的中医著作里都看到过这样的描述。现在的中医大师们,对这些一概略而不提

阴阳五行,如其说是中医的精华、理论基础,不如说是中医的幌子。在中医队伍里,懂阴阳五行的有几人?郝教授讲到,有一位中医大学的教授,讲金生水,是金属熔化了,就变成了水;水生木,是木需要水的浇灌。一位留学生问:把高温的液态金属浇在木上,岂不要把木烫死?教授语塞。这说明,连中医大学的教授都讲不清五行,能讲清的还有谁?所以,郝教授就来了个“气化五行”,让你看不见,摸不着,这样的东西又怎么应用呢?编造的东西,总是顾此失彼

郝教授说:“大自然有什么,人体就有什么。”就天文而言,有数不清的总星系、星系、白矮星、黑洞,人体有吗?就地球而言,有花岗岩、铁矿、油田、天然气,人体有吗?

郝教授说:“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,为的是让他感悟五行。”从而说明五行的博大精深

孙悟空是神话人物,弄到用神话来做证据的程度,这是无形中承认了,中医也是在制造神话!

郝教授说:“古代圣贤所采用的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中知人事的方法,是综合方法,整体方法,这个方法将会对世界医学的研究方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,中医学中的很多观点,会为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许多命题。所以,中医学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将会有具大的作用、影响。恐怕这一点,我们当代人,并不一定能完全估计得到。”

这完全是在自我吹嘘、神化、和推委自身的无能!凡是懂得科学的人,都会明白,任何科学的发生和发展,都不是预先布好一个框架,再往里填内容的。“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”(恩格斯语)!只有在研究事实的基础上,取得了足够多的可比较的数据,才有可能有所发现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,是基于他的实验数据;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,是基于对当时63种已知元素的研究、比较而得出来的;达尔文的进化论,是基于他对动植物标本的收集和比较;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,是在对很多DNA的X线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提出来,并得到验证的;……科学发现的基本规律是:研究一个题目,所得的结果,往往和预想的不一致,甚至相反,甚至原来根本没有想到。比方说X线、J粒子、NO的生物活性的发现等等,都是这样的情况。决不是通过天人感应,阴阳五行逆向推导出来的

医学数不清的课题都摆在那里:爱滋病、癌症、心脑血管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,……中医对此有何作为?更不用说失血、休克、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这些很普通常见的病状了

子曰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中医受到如此大力的保护、扶持、投入,为什么越来越萎缩?既然对阴阳五行,研究得如此深透,就应该从自我做起,用阴阳五行为指导,拿出你的实际结果来,比什么都说明问题。神化古人,假托于世界和未来,自己是干什么的?难道只是负责制造神话?面对吹了大牛又不能兑现的尴尬,这样的说词,不失为一个“金蝉脱壳”方法。这对于搪塞某些按固定条匡验收的上司,以求得坚强的保护;糊弄一些盲目迷信中医的人,从而苟延残喘,在一段时间里,继续忽悠下去,还是有效的

(第二篇完)

参考文献

  1. 杨医亚主编:内经,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4:3

  2. 王洪图主编:内经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3:295—298

  3. 梁运通主编:黄帝内经类析,内蒙古人民出版社,1986:14

  4. 同上,

  5. 王洪图主编:内经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3:243

  6. 同上,333

  7. 胡绳主编:中国大百科全书·哲学分册,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1988:317

  8. 同上,167

  9. 韩永贤:黄帝内经素问探源,中医古籍出版社,2004:98—99

  10. 恩格斯:反杜林论,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,人民出版社,1972:74

  11. 十三经注疏,中华书局,1983

  12. 老子,

  13. 庄子,

  14. 管子,

  15. 吕氏春秋,

  16. 淮南子,

  17. 王冰:黄帝内经素问,

  18. 董仲舒:春秋繁露,

  19. 朱熹:诗集传,

  20. 苏辙:诗集传,


独立思考最难得,赞赏支持是美德!(微信扫描下图)

迷路了,百度搜索 海云青飞 官方网站 就可以随时找到回家的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