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负如来不负卿”并非是仓央嘉措的诗

作者: 泊堂语业

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,这首诗名气很大,完整版是

曾虑多情损梵行  入山又恐别倾城
世间安得双全法  不负如来不负卿

在南怀瑾的《习禅录影》 ,王芸孙的《诗艺丛谈》 中都曾提及,前些年又被鬼才导演刘镇伟用到了娱乐片《情癫大圣》里,更一时广为流传。一部分细心的人会去关注它的出处,在网上一查:其作者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

但这种说法存在问题:

首先,必须强调的是,仓央嘉错情歌是藏文写作的,我们看到的都是译文

其次,译文有很多种,有的相对专业,有的则非常自我

其实仓央嘉错情歌中有名气还有一首,就是“从东边的山上,白亮的月儿出来了。少女的脸儿,在心中已渐渐的显现(于道泉译)”。这一首几经润色,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名作, 2006年,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

看这两首情歌的翻译,一首是毫无雕饰的白话,它来自于道泉先生1930年的翻译,这版翻译开创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的先河,可以说是汉译仓央加措情歌的蓝本。于先生自己说“翻译时乃只求达意,文词的简洁与典雅非我才力所能兼顾”,可以说这个译本是更接近原著的

而另一首是格律整饬的绝句,在表现形式上如此大相径庭,使人不能不对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于原文的吻合程度产生怀疑

那么我们看看这首诗在于道泉译本中的对应翻译

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
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

若要随彼女的心意,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;
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,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

事实上译诗的前两句才是对仓央嘉措情歌的翻译,后面两句纯系借题发挥了,从翻译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,违背了起码的“信”的要求,完全是一种再创造

译者曾缄(1892-1968),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受教于黄侃。1929年他到西康省临时参议会任秘书长,听说了仓央嘉措情歌,并“网罗康藏文献,求所谓情歌者,久而未获”。 后来从朋友那里借到了于道泉的译本,并据此译本译之

曾译本为七言绝句,发表于《康导月刊》1939年1卷8期,曾缄对于道泉译本的评价是:“于译敷以平话,余深病其不文”, 曾缄素善古体诗词,遂“广为七言,施以润色”

曾缄认为于道泉译本“不文”,固其译以“文”为要旨。笔下的仓央嘉措情歌完全脱胎换骨为文人诗,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感悟,警句颇多

除了“不负如来不负卿”一首,又如:

意外娉婷忽见知,结成鸳侣慰相思
此身似历茫茫海,一颗骊珠乍得时

对照于译本:

自己的意中人儿,若能成终身的伴侣
犹如从大海底中,得到一件珍宝

一个“此身似历茫茫海”,境界顿出

再如:

别后行踪费我猜,可曾非议缚阳台
同行只有钗头凤,不解人前告密来

对照于译本:

终身伴侣啊我一想到你,若没有信义和廉耻,

头髻上带的松石,是不会说话的啊!

完全是全新的创作了

所以,我想澄清的事实就是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这句传世之诗是出自一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之手,虽然其灵感来源于仓央嘉措。而仓央嘉措的一生虽然足够传奇,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能“学贯藏汉”,可以吟出如此精美七绝的境界

原文网址:

  • https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96027890100a2bh.html

独立思考最难得,赞赏支持是美德!(微信扫描下图)

迷路了,百度搜索 海云青飞 官方网站 就可以随时找到回家的路